十年磨砺玉琢成,风雨兼程著华章!2025年3月,随着首钢马城铁矿顺利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这座历经十年磨砺的国内超大规模充填地采矿山成功实现了局部投产。3月31日,中冶北方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志安作为项目设计方代表参加首钢矿业落实国家“铁资源开发计划”马城项目推进会,与首钢矿业、马城铁矿等各方代表共同回顾了项目十年风雨兼程的建设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周志安在致辞中对项目的顺利投产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冶北方作为首钢马城铁矿项目的“总设计师”,始终贯彻“绿色为本、智慧赋能”的设计理念,通过创新技术优化工艺衔接,提升系统稳定性,解决了开采过程中诸多技术难题,创下多项国内之最,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守护了这片土地的绿水青山。马城铁矿的顺利投产,不仅为首钢筑牢原料供应链、推进降本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更是践行国家资源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典范工程。
望来路——“钢铁粮仓”被唤醒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被发现到正式开发建设,马城铁矿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沉睡期。这座位于河北省滦南县的特大型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资源储量9.95亿吨,共有17个矿体,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探明的规模最大的铁矿床。
2014年7月划归首钢管理后,马城铁矿的建设正式步入加速期。作为项目的建设方,首钢矿业以高远的视角确立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目标定位;作为项目的设计单位,中冶北方创造性地提出采用分区多阶段同时开采的上向充填开采工艺。凭借着合作攻克杏山铁矿、翁泉沟硼铁矿、板石铁矿在内的多个矿山技术难题的信任与默契,双方在马城铁矿再次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规划、精心设计,着眼全球铁矿行业发展格局,突破传统办矿模式,走新型矿山发展道路,陆续解决了采、选、充一体化、无尾无废、全资源综合利用等诸多技术难题,成功唤醒了这座沉睡了多年的“钢铁粮仓”。
看今朝——“五型”矿山展风采
中冶北方将自身在矿山建设领域积淀几十载的技术矩阵集成、综合应用在马城铁矿——这座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区域、曹妃甸新区最直接腹地、地质条件复杂的大型矿山建设中。
在生产过程中,将干选废石全部加工为建筑材料,湿选尾矿则用来生产建筑砂和井下充填,采、选、充各系统生产环节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紧密结合现场实际需求,首创多因素智能通风系统,利用矿山地下涌水作为冷、热源,建设井下砂石制备系统,并依托互联网+智慧应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流程的数字化,实现资源开采可视化、设备管控智能化和可控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决策科学智慧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铁矿石将达到2200万吨,一座安全、数智、高效、绿色、和谐的现代化“五型”矿山终于在历经磨砺后绽放华彩。
启新程——共赴矿业报国路
如今的马城铁矿,已经成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行动和重要实践,是中国钢铁行业“铁资源开发计划”重点项目、河北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试点单位、唐山市应急管理局智能化矿山建设示范和推进基地。中冶北方作为马城铁矿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也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与创新中,丰富着“匠心卓越、服务共赢”的品牌内涵。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矿业作为支撑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冶北方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绿色开采、智慧矿山、高效选矿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拥有领跑行业的金属矿深部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绿色无废开采技术、智慧矿山核心技术以及领先世界的贫矿选矿技术及装备集成。未来,中冶北方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中国五矿“矿业报国、矿业强国”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自身在矿山、冶金建设领域独有的技术优势,与首钢矿业同心共向、并肩前行,以“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为己任,为首钢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共同为中国矿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保驾护航!

|
推进会现场
|

|
周志安在推进会上致辞
|

|
周志安与首钢矿业、马城铁矿等各方代表参观
生产指挥中心
|

|
鸟瞰图
|